|
風櫃洞 |
風櫃洞位在風櫃半島的尾端,是個非常古老的漁村,因侯孝賢的電影「風櫃來的人」一片聲名大噪。
沿海盡是發達的柱狀節理玄武岩,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,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及海蝕洞,另外風櫃浪濤聲、水柱噴潮、海水抽吸聲等形成了三大.... |
 |
|
|
四眼井 |
位於馬公鎮中央街北端的「四眼井」,確切的開鑿時間已不可考,其井深約5.6呎,直徑約2公尺,逢旱仍不乏水,因水質清涼而成為古人之飲用水。為第三級古蹟。因附近居民逐漸增加,為維護安全而以石板鋪蓋,上鑿四個井口,據傳中央街舊名「大井街」.... |
 |
|
|
南海遊客服務中心 |
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於馬公市,提供旅遊諮詢解說、遊艇服務、候船室、販賣部、咖啡廣場、行李室、盥洗室。
.... |
 |
|
|
觀音亭休閒園區 |
觀音亭建於康熙35(西元1696年),位於澎湖灣畔,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。因中法戰爭(1884年)曾遭破壞,在光緒17(1891)年改建,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觀音亭旁有以歐式城堡為造型的澎湖青年活動中心,.... |
 |
|
|
蛇頭山遊憩區 |
蛇頭山位於風櫃尾部突出的小半島,與北岸的金龍頭共守馬公灣,地形險要,眺望馬公港和側天島及四角嶼澎湖內灣此處絕對是最佳選擇。
.... |
 |
|
|
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|
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於馬公市菜園里1-17號,除馬公、鎖港、通樑等三處都市計劃區外,其餘的土地皆屬於本風景區範圍;澎湖縣轄20公尺內的海域皆為該海域範圍,面積合計約為85,603公頃。
另外澎湖遊客.... |
 |
|
|
鎖港南北石塔 |
鎖港石塔位於馬公市舊聚落北方,於民國51年重新修建,把原為黑石建造改為黑石水泥材料。原為七層疊形石敢當,重建後改為九層,成為全澎湖最高的石塔,約14公尺高。
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,近三層樓高,是以九.... |
 |
|
|
山水沙灘 |
「豬母落水」為山水的古稱。其地名由來有一種說法是:有一隻母豬被大章魚從沙灘抓下海,所以稱「豬母落水」。日治時期稱為「豬母水」,光復後改為「山水」。
豬母水岸是指山水南岸從東邊山水漁港一帶的觀音山,到西.... |
 |
|
|
澎湖開拓館 |
澎湖開拓館早期為縣長公館官邸之用,竣工於民國二十四年,總面積為六百零五坪,室內面積約為九十七坪,是一座融合了東西方特色的建築,包括歐風八角窗、木質大門、日式屋頂及貓江石矮牆等形式,戶外更植有百年古榕及大葉欖仁等草木。民國八十八年在.... |
 |
|
|
澎湖天后宮 |
澎湖天后宮建於明萬曆20年,位於澎湖馬公市中央里,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,而列為國家一級古蹟。
廟體出自唐山名匠之手,此廟不只供奉媽祖,並擁有台灣最早的碑跡-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,另外還有清乾.... |
 |
|
|
澎湖觀光產業推廣中心 |
澎湖觀光產業推廣中心位在馬公市光華里172號,附設於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處內,分設五館分別為:文石、貝殼、珊瑚、農漁特產及藝術。提供民眾認識澎湖觀光產業特色。
文石館有文石原石及文石作品;珊瑚館展示各類.... |
 |
|
|
蒔裡沙灘 |
蒔裡沙灘是澎湖本島天然條件最好的沙灘,並有風積形成的砂丘景觀,海域相當平緩,藍藍的海水,其長約一公里餘。在佈滿珊瑚和貝殼的沙灘上,是享受日光浴的最佳場所。
.... |
 |
|
|
順承門 |
位於馬公市金龍路上,媽宮城建於光緒12年,是清朝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,別名為澎湖城、光緒城。為國家二級古蹟,於民國75年修成現在的模樣。
媽宮城共有6座城門,因年代久遠,除順承門外,其餘都已坍塌,只剩這.... |
 |
|
|
桶盤嶼 |
桶盤嶼位於馬公市,是典型玄武岩方山的地貌,四周都是柱狀且有排理整齊的玄武岩環繞,其秀麗的石景,擁有黃石公園的美譽,可沿著環島水泥步道瀏覽此處美景。
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上,有玄武岩熔漿湧出而成的同心圓.... |
 |
|
|
文化局海洋資源館 |
澎湖海洋資源館位於馬公市中華路230號,為澎湖縣文化局所附設的,有A館和B館,提供遊客參觀。
A館展示:海洋文化史、海底生物演化史、澎湖的珊瑚、岩石礦物、澎湖群島的地質地形、澎湖潮間帶生物等海洋資料的.... |
 |
|
|
虎井嶼 |
虎井嶼和桶盤嶼相似,有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,因為崖下海水清澈,素有「虎井澄淵」之名。
傳說十七世紀荷蘭人曾在島上建蓋城堡,卻因戰火而沉入海底,近幾年來有學者前往勘察也未有重大發現,讓三百年來的「虎井沉城.... |
 |